永生剧阁>穿越历史>大时代之1983 > 第216章 电影插曲—《血染的风采》
    “谢导,报纸上不是说你在云南南溪拍电影吗?怎么回上海了呢?”戈文将谢晋和他身边的那个妇女让进屋子,然后给两人沏了茶水之后才坐在沙发上带着一丝兴奋问道。

    刚才他已经弄清楚那个中年妇女为何在看到自己后会拿出报纸来瞅几眼,原来她拿的正是当初社论事件中被那个无良的编辑段启刚炮制的戈文被捕照片。话说知道谢晋竟然借助这张照片来认识自己时,戈文的心中还是有一些小郁闷的。不过这丝郁闷早已被心中的好奇所打散了。

    “哈哈,不错,前天我们还在云南,这不是刚回来嘛。”谢晋爽朗的笑了起来。

    “《高山下的花环》拍完了?”戈文好奇的问道。

    谢晋摇了摇头,然后他身边的那个中年妇女解释道:“只是在广西和云南的画面拍完了,过几天摄制组还得去四川的广元、剑阁等地去拍摄一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前戏。这部戏非常赶,我们也是刚从云南赶回来,明天就又得赶去四川……”

    戈文点了点头表示知道,这个说话的中年妇女乃是谢晋导演的助手,《高山下的花环》的副导演武珍年同志。正是她替谢晋替《高山下的花环》剧组找到了电影中的主角“梁三喜”和“靳开来”,如若不然,恐怕《高山下的花环》或许会因谢晋的挑剔而无限期的拖延拍摄时间呢。

    既然说起了电影的拍摄,戈文自然很感兴趣的向两人打探起电影拍摄的各种问题了。

    而面对戈文的饶有兴趣的提问,不知为什么谢晋却陷入了沉默,而武珍年不愧是谢晋多年的搭档,见谢晋沉思立刻和戈文热情的聊了起来。

    她讲拍摄电影的痛苦和乐趣,讲剧组在云南的生活。

    “戈文你不知道,我们在南溪的时候,那儿已经笼罩着不安和紧张的气氛了,我们剧组的很多人都在担心对面会不会射过来子弹,大家都在担心对面的炮弹会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到了后来战争的火药味是越来越浓了。剧组中都在传说河内的‘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已在广播里报道了谢导在边境拍摄《花环》的新闻,其措辞极其严厉,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威胁、恫吓的火药味。而且当时我们还听说越军特工人员经常潜入我国境内进行干扰破坏的消息!你知道吗,当时我们就在离边境仅千米之遥的高地上拍戏。只要越军使用了任何一种武器,哪怕是射程最短的火炮,都可以将炮弹打到我们的头上,那几天真的是担惊受怕的很呢!”武珍年讲起他们在云南边境拍戏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

    戈文赞同的点了点头,心中也对这些不顾自身安危都要拍摄电影的剧组成员感到佩服不已。

    “戈文同志。你在《文汇报》上连载的《士兵突击》我看了,是一部非常好的军事作品呀!”就在戈文听武珍年讲的入迷的时候,谢晋突然插口说道。

    而听到谢晋说话,武珍年顿时就闭上了嘴,两人默契十足。

    “咦,谢导您经常看报纸吗?”听到谢晋的话,戈文不由的有些奇怪的问道。

    自己在《文汇报》上连载《士兵突击》也就是上个月的事情,而那时候谢晋还在云南边境拍摄电影,听武珍年说云南的气候不好,剧组工作的很辛苦。尤其是谢导更是没日没夜的操劳着,而且边境的环境有那么糟糕,一直都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谢晋竟然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坚持看报纸,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让人钦佩的事。

    “自然看了。”谢晋点了点头,说道,“我一直爱读和报告文学,有相当数量的这一类作品,不但可以让人感受到时代脉搏,且它们忠实地反映了生活中亿万人民心中的声音。引导和推动历史前进。从这些优秀作家身上,我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献身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火光。这都是十分值得我们这些电影工作者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