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对方真的仅仅是个心思简单的少nV,伊莎神sE更柔和了:“也是,即使单从舷窗中看,这里的风景也是相当优美的。”

    “嗯哼!这当然了!那你们那边又怎么样?肯定没这里漂亮罢。”

    “我们那里?你是指新玻江座?”伊莎怔怔地注视着少nV的眼睛——如此纯净的眸sE,恐怕只有血统最纯正的凰合人才可能拥有。

    “那是当然!”

    “外面,可较这里复杂多了。”鉴于少nV再明显不过的凰合血统,伊莎认为有必要为她解疑释惑,深x1口气,自是娓娓道来。

    早在10个世纪前,先驱者为了躲避“混沌”,通过联通旧世界与新世界的谜之遗迹来到了新玻江座——这块拥有大量行星的未知星域。

    他们降落在不同的星球上,不久便在旧人类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文明,其中拥有全套旧世界技术储备的星球得以更快地复苏与发展,并很快建立起具有强大威慑力的行星系舰队。以其中几个星球为核心,最终得以合并相当一部分先驱者文明,成立了一个全称为“新玻江座联合T”的庞大行星联盟。

    但新联并非是新世界唯一的政治实T,因为观念上的分歧,更多的星球拒绝加入新联,为了应对新联军事上的威胁,其中一部分随后也纷纷联合起来。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就是全称为“三翼凰星间合作组织”的凰合了。

    虽然凰合在军队规模和领土面积上都逊于新联,但由于诸多因素,新联始终难以拔掉这个眼中钉,最终在双方互相牵制下,新玻江座出现了相互制约的平衡格局。

    说到位置因素的影响,就不得不谈到长距离星间航行这个概念。

    自从人类跨入宇宙时代之后,飞行器的缓慢航速与天T间的遥远距离形成了鲜明对b,这成了束缚人类扩张的最大阻碍。进行理论上的空间折叠航行所消耗的能量难以想象,所以跃迁航行很快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而除了这种连理论都不靠谱的方法外,宇宙还给了人类另一种选择——穿过“天然虫洞”进行快速航行。

    如果将空间看成一张平铺的白纸,正常情况下,纸上两点间最短路径是在它们之上的直线上;而如果将纸面扭折为曲面,两点间的距离将减小,如果曲率足够大,两点甚至能够重叠,从而使距离接近为零。而这里的天然虫洞就是指在“纸面”扭折状态下,连接两点的特殊天然通道。

    无论是化学动力,离子动力,还是裂变动力,热核聚变动力或冷核聚变动力,甚至反物质动力,都难以在“纸面”上穿越光年级距离,因此“天然虫洞”就成了人们最寄予厚望的捷径。可惜的是,在日后无数次失败的探索当中,科学家们发现天然虫洞不仅数量极少,很难发现,而且大小规模也参差不齐,最为致命的是,几乎所有符合要求的“天然虫洞”都非常不稳定。

    看不到成效的情况下,各国开始缩减此项目的拨款,而不入流的星球拓荒者最终却改变了一切。

    先驱者刚刚进入新玻江座时,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巨大的先代环状遗迹,震撼之余,不少人立即意识到这是提高科技水平的绝好机会。因此各星球发展之初,都迫不及待地组织人员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不过非常不幸,这些遗迹最终被证明只是用巨型小行星挖空雕琢而成的环带石条而已。

    多少年过去了,正当人们认为这些遗迹没有实用价值时,一艘仅载有28名拓荒者,名为“优丽卡”的小货船创造了历史——他们在一次事故中以特定状态穿过环状遗迹时,发生了跃迁。

    自那天起,人类再一次进入了狂热的拓荒时代,新玻江座人类最终得以建立了以环状遗迹为核心的星间航行T系,也得以发现更多的未知星域及殖民星球。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提出这些巨大的跃迁环只是一个更为庞大的交通T系中的节点,类似公交站点,通过网状辐S,它们可以将人类一直送到宇宙的边际。